2月航天大事记『回顾2023』 天天观速讯

2023-03-01 12:06:16 来源:我们的太空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772

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半系统试验圆满成功

2月2日,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二号台进行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半系统试验,试验按程序起动、关机,各项参数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资料图)

本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补燃循环发动机工作协调性、结构可靠性以及发动机起动关机程序。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打下重要基础。

远望3号船成功返回母港

2月3日,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顺利返航的远望3号船缓缓停靠在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

远望7号船开启2023年崭新航程

2月7日,一声雄壮的汽笛声响彻整个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标志着远望7号船即将奔赴大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正式开启2023年崭新航程。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此次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梦天舱外扩展泵组安装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首次漫步太空,再次成功圆梦。

此外,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也于前期陆续开展。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等载荷完成出舱安装,全面验证了舱外载荷安装流程和空间站货物气闸舱、转移机构等部件的功能性能。

天兵科技11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二次全系统热试车圆满成功

2月上旬,天兵科技110吨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天火十二”圆满完成第二次全系统热试车。

试车过程中发动机启动灵敏,工作平稳,关机正常。发生器和推力室点火过程柔和,起动接力顺畅,室压平稳,试后产品完好。数据表明,系统参数协调,点火时序设置合理,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发动机系统设计方案合理,生产工艺方案可行。该发动机稳态试车的圆满成功,为天兵科技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全面转入初样工程研制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复眼”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2月14日,“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在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开工建设。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00余亩,将建设25部30米孔径雷达,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

据了解,整个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由4部16米孔径雷达组成,用于验证雷达体制和关键技术可行性,已于2022年12月实现雷达开机,实现月球三维成像。在完成二期项目建设后,“中国复眼”三期工程计划将雷达单元数量扩展至百部规模,扩展人类雷达深空探测的边界,为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世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整机试验成功

2月14日,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三号台进行了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整机试验,发动机按程序起动、关机,工作过程平稳,试验数据获取完整,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是发动机由方案阶段转为初样阶段的首次试验,标志着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工程研制迈上一个新阶段。同天,长三甲系列火箭末级发动机校准试验也在该所取得圆满成功,开启常态化高密度"狂飙"任务模式。

嫦娥四号第三十四批科学数据发布

2月15日,月球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公开发布嫦娥四号第三十四批科学数据。本次发布的数据由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包括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所搭载的4台科学载荷在第三十八月昼(2021.12.26~2022.1.10)期间获取的科学数据,共计803个数据文件,数据总量3991.1MB。

嫦娥四号第二十二批国际合作载荷科学数据发布

2月15日,月球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公开发布嫦娥四号第二十二批国际合作载荷科学数据。本次发布的数据由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包括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上搭载的两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在第三十四月昼(2021.09.01~2021.09.12)期间获取的科学数据,共计14个数据文件,数据总量86.9MB。

中科宇航液体运载火箭发动机气瓶舱机架联合静力试验圆满成功

2月中上旬,中科宇航液体研发团队在创新中心试验室开展了发动机气瓶舱机架联合静力试验,该试验考核了参试产品在设计载荷下的结构承载能力,获得了产品刚度、强度及稳定性的性能参数,为近太空可回收科学试验平台飞行试验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次静力试验所用系统为中科宇航自主研制与搭建,主要包括载荷加载控制系统、数据测量采集系统、动力系统、过程监控系统及机械结构系统。

中欧首次实现整星联合装配与星箭试验

2月中上旬据中国科学院消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SMILE任务卫星团队赴欧洲航天局欧洲空间技术中心开展卫星初样星箭联合试验,顺利完成了接口对接、卫星分离和冲击试验。

这是自2020年1月SMILE任务级初样设计评审后的首次中欧现场交流活动,也是SMILE任务研制过程中的里程碑节点。本次试验实现了国内三个首次:中国卫星首次出口运输到欧空局;中国卫星团队首次在欧空局进行整星集成与装配;中国卫星首次与欧洲运载进行对接和分离冲击试验。

“羲和号”卫星顺利通过在轨试验总结评审

2023年2月17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羲和号”卫星在轨试验总结评审会。经研讨,与会专家认为,“羲和号”卫星完成了全部在轨试验项目,实现了双超平台试验和科学载荷试验的工程目标,获取的数据有力支撑了太阳Hα光谱科学研究,完成了搭载载荷原子鉴频太阳导航仪在轨验证,卫星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工程研制建设总要求。

“羲和号”卫星科学载荷每天产生约1.1TB原始数据,经过标定后,产生可供直接研究的约760GB的1级科学数据。这些科学数据已通过国家航天局指定网站,按照数据管理政策对外发布,被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捷克、俄罗斯等国家科学家下载使用。同时,“羲和号”已加入国际太阳探测卫星联合探测体系,并与美国Solar Orbiter、IRIS等完成了多次联合太阳观测,产出了丰富的科学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后首次见面会

2023年2月17日下午,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返回75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见面会上,有关专家介绍了乘组返回后的恢复情况及后续打算。据悉,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阶段、疗养恢复阶段、恢复观察阶段三个阶段实施。

远望5号开启2023年度首航

2月20日上午9时许,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5号安全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预定海域执行海上测控任务。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26号卫星

2023年2月23日19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6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固定终端、车/船/机载终端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63次飞行。

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200秒试车圆满成功

2月23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自主研制的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进行了首次额定工况200秒长程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是一台以重复使用、低成本、高性能为研制目标设计的发动机。其性能和功能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均有明显突破,具有大范围变推力、多次起动、重复使用、故障诊断及快速测发能力,发动机整体性能、可重复使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是一款跨时代的产品。

试车期间,试车台推进剂供应系统、测控系统、导流槽冷却降噪系统工作稳定,试后检查各系统状态良好。本次试车圆满成功,同时验证了101所三号台试车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圆满完成2023年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高密度研制试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主导修订一项航天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2月中旬,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 14625:2023《航天系统——发射、着陆或回收场地地面支持设备通用要求》正式发布,将为世界各国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支持设备提供全流程标准。

此前,国际上虽有针对运载火箭地面支持设备的相关标准,但缺少对地面设备检查维护的要求。而完善相关要求,将能更好地确保发射场的运载火箭地面设备在执行发射任务前的工作状态,简化发射流程、降低发射成本、减少发射风险、提高发射成功率。

该国际标准项目团队负责人陈文静介绍,2017年,团队首先向国际组织提交了《航天系统——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设备检查维护要求》。经多轮讨论后,确定由火箭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主导,对2007年发布的原标准进行修订。新标准修订历时数年,对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支持设备的检修、检测和维护要求进行了补充,对地面支持设备的设计、生产、试验等相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我国成功发射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

2023年2月24日12时0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64次飞行。

我国自主研制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首获航天员皮肤三维图像

2月底,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据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团队介绍,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是基于双光子吸收及荧光激发的一种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强三维层析能力、大成像深度等特点。由于传统的双光子显微镜整机系统庞大,不能满足在轨实验仪器设备对可靠性、体积、重量、抗冲击和振动性能等的苛刻要求,此前国际上还未能实现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空间站在轨运行与应用。

据悉,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能以亚微米级分辨率清晰呈现出航天员皮肤结构及细胞的三维分布,具备对皮肤表层进行结构、组分等无创显微成像的能力。成像结果显示,皮肤的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基底细胞层、真皮浅层等三维结构清晰可辨。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